什麼是「原生藝術」(Art Brut)?
連發明此一名詞的杜布菲(Jean Dubuffet)都花了好幾十年的時間來思索與定義,原生藝術顯示了出於自發性與原創性的特質,而較少依賴傳統藝術與文化的陳腔濫調,且作者都是經由自我學習又與職業藝術圈沒有關係的人。這也就是說,他們沒有受到文化藝術的污染,他們的作品,較少出於模仿,他們創作的主題、素材、手法,都是出自個人內心,而不是源自古典或流行藝術的陳腔濫調。廣義的原生藝術: 可包括原始藝術、民間藝術、樸素藝術及兒童藝術,甚至與前衛藝術、現代藝術、當代藝術相提並論。
臺灣的原生藝術家
堪稱台灣現代原始人的康木祥, 1961出生於臺灣苗栗縣通霄,是臺灣少數走向國際的木雕家。十三歲就接觸傳統木雕,30年來歷經工匠、工藝直至藝術創作,不斷突破傳統、超越自我。他的作品不僅融合了傳統的技藝經驗,使他的創作更接近自然,同時也融入了當代藝術的創作元素。他行走斐濟、印尼、新加坡、香港、哥斯大黎加、巴拿馬、古巴、日本、北京上海等,彙聚不同文化的展現,把雕刻藝術對生命的熱烈追求,用他手中靈動的刻刀與木質的天然相融合,孕育出生命的喜悅!
2002年,康木祥受邀登上無人居住的臺灣龜山島,重生當地「漂流木」進行創作,康木祥在龜山島生活創作近一年的時間裡,對生命有了獨特的體驗,創作出名為「生命」的作品系列。又於2013受邀創作全世界獨一無二、高樓退役電梯鋼纜之環保再生藝術—「無限生命」放置臺北101廣場,以「重生」之名引人注目。如今康木祥再將其置於臺北101大樓廣場之鋼纜雕塑作品「無限生命」之延伸創作- 以臺北101大樓退役高速電梯鋼纜創作「如意」作品,供我政府致贈德國卡爾斯魯爾(Karlsruhe)市慶祝建城300週年,供該市永久陳放,以誌臺德友誼。
● 真善美的藝術理想
康木祥的創作乃源自於他豐沛的生命力。康木祥生長在背山面海的通霄灣,鄉野間的大自然,造就了他開闊豪放的藝術理念和胸襟,同時也擴展了他的視野;童年他務農生活及牧牛經驗,一點一滴彙集成的對大自然和藝術的熱愛與執著,深深的融入其創作中,而每一件創作展現了他對雕刻藝術的理想——真善美的純真與率直。
康木祥的作品,從傳統過渡到現代,一刀一斧雕刻出他個人獨特風格。傳統人物以大刀闊斧呈現出生命的原動力、親情等剛中帶柔的本性;禪系列中訴說著人生無我的境界,他的作品有一種與人產生共鳴靈性,無論是具象的或抽象的作品,康木祥都能為雕刻藝術注入鮮活的生命力,表現出「力」與「美」的精神象徵。木雕的創作意念,根源於對美的直覺。康木祥刀法即在努力于實踐這種信念,而在他的創作中充份的展露出真善美的真諦。
● 半漁半農的海島情
家中三代工藝世家及木雕故鄉的背景,引領康木祥的生命與木雕緊緊連結,幼年海邊看到船來船去,好奇船內裝載何物?將往何處?激發無限思考,創作出「 海島情」系列作品,如貝殼外實內空,象徵含納海洋豐沛的生命力並破除具象的束縛,保留人形的線條,表現出母性柔和的感性之美,反映他個人對半漁半農海濱島民美好生活情趣的體驗。
巨大、厚實、屈躬的母體,弱小、單薄、服貼的嬰兒,稚幼的生命偎依在母親的懷裡,如此寧靜、安祥,彷佛柔軟的母體正源源散發母愛的溫息讓嬰兒沉沉入眠。生命原始的對應就是如此簡單而令人動容。木雕家的刀法更簡單,幾筆寫意的刀法,母愛意象立從斑駁的朽木中脫縛而出,這就是康木祥的創作風格:「天雕殘木,僅容斧痕落巧」; 大自然已經讓原木畸了、殘了、朽了、駁了,木雕家能用的只有靈、緣、機、巧,這是任何創作媒材不會遇到的挑戰,也成為木雕創作者能否轉匠成師的關鍵所在。
● 龜山島的物質原型
巴舍拉(Gaston Bachelard)在<空間詩學>分析原型意象時,他關心的重點是空間原型的物質想像。他將想像分成兩個範疇: 形式的想像和物質的想像。形式的想像形成的是各種意想不到的新意象(image),這些新形象的趣味在於其圖式化,有各種變樣,可以發生在各種意想不到的情境當中。而巴舍拉所關心的是物質的想像,在物質的意象當中,意象深深的浸潤到存有的深度中,同時在當中尋找原始和永恆的向度。如果我們處理的是想像的概念層面,那麼我們處理的主題就是形式的想像;如果我們處理的是意象的物質感受層面,不論是視覺、聽覺、觸覺或嗅覺上的感受,我們處理的主題就是物質的想像。巴舍拉並在現象學心理學的層面上,討論了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等物質原型。
康木祥「龜山五行‧海生系列」主題,即是展出2002年他獨居龜山島的漂流木創作,重新以不銹鋼為載體表現,包括金躍、木愛、水月、火生、土情。康木祥表示,1999那年大台過境,狂風暴雨使得臺灣宜蘭太平山上的千年神木群樹倒根摧,漂流入海,屯滿龜山島的海灘,2002年康木祥應政府邀請,獨自前往龜山島進行漂流木的創作。康木祥在龜山島深刻體會出天地造物的最初元素,即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之道,大海為水,孤島為土,島上的蒼翠是木,天上日月星辰光芒閃爍的原始能量是火,自己手上的刻刀即是開天闢地、斧鑿有情的金。
● 再生的無限生命力
臺北101大樓前被名為「無限生命」的康木祥2013年鋼纜作品,對於臺北101大樓來說,它不但珍貴更意義非凡,這件獨一無二的藝術巨作是利用660萬人使用過的臺北101快速電梯退役的電梯鋼纜所創作,極富環保再利用的精神。
總長達480公里,相當於臺灣頭到臺灣尾長度的電梯鋼纜線,退役下來已存放在倉庫中有二年之久,期間始終找不到有把握利用它來創作的藝術家;由於康木祥的生活裡一直和繩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,例如小時候牽牛會用到繩索,綁東西也會用到繩子,讓他安全渡河的吊橋也是用繩索製作,因此一看到沾滿油污的粗重鋼纜就讓他覺得親切而熟悉,並浮現
許多創作靈感,於是當下二話不說就立刻接下這件別人眼中的不可能任務。
為了克服各種技術問題,康木祥找來相關專業的建築師及結構工程師,卻得到不可能、辦不到的答案,因為從鋼纜油漬的清潔去汙,至如何讓堅韌滑溜的繩纜能乖乖固定在該有的位置,每一項工程都有無數的難題在考驗著;但抱持不認輸的勇氣和決心,歷經一年半的不斷嘗試與反復失敗,總算完成這項艱難的考驗,因此康木祥笑說:「真的是關關難過關關過;但每次突破難關,就是一次學習與成長的累積」,所以對他而言,這件作品的誕生等於又歷經了一次重生。
● 從環保重生到如意東方
《如意生命》是康木祥繼台北101大樓廣場之公共藝術創作《無限生命》之後的第二件鋼纜系列作品。德國一直以來是落實環保再生資源的典範,而這一點與康木祥將廢棄電纜重生為鋼雕作品的理念相同,兩者間的結合極具時代意義。《如意生命》作品由我政府致贈德國卡爾斯魯爾(Karlsruhe)市慶祝建城300週年,供該市永久陳放,以誌臺德友誼。
「生命系列」是康木祥近年來最重要的創作之一,以萬物皆有靈做為發想,不斷運用各種媒材創作、探索生命的美麗及永續。而其中將退役的鋼纜纏繞成藝術作品乃是全球唯一,這些鋼索來自於台灣最高的大樓「台北101」,它們曾拉動著極快速的電梯,在跑過60萬公里之後退役下來,本來將被廢棄,如今透過康木祥的藝術創作,輪迴重生。
康木祥認為台灣代表「遠東」—極遠的東方,將如意生命獻給德國深具調合東西、圓滿萬事的美意。在東方文化中,「如意」是古代帝王貴族用來象徵吉祥寶器,同時也代表著一種祝福,萬事如意,期許萬物在和諧互動、陰陽融合中,達到圓滿狀態。另外「如意」在古文化中也具有「自然自在不他求」的環保內涵,恰與德國的勤奮嚴謹、自力創新的民族風格相符合,有異曲同工之妙!